
儀器儀表零件的結構尺寸是根據運動要求、工作能力(強度、剛度、磨損等)、結構和工藝性要求決定的。當受載較大時,其主要尺寸應按工作能力計算確定;當受載較小時,則常按運動特性、工藝結構以及設計規范來確定。
零件的剛度與材料的強度極限無關,只與村料的彈性模量、零件材料的截面形狀和幾何尺寸有關。由于碳鋼和合金鋼的彈性模量相差甚小,所以對主要由剛度條件確定尺寸的零件,應優先選用碳鋼。有些零件要求有足夠的剛度,否則當零件的剛度不夠時,將使相互聯系的一些零件不能很好地協同工作,降低零件的工作精度。另有些零件,則要求在一定的載荷作用下,能產生給定的變形,如彈性元件、減震器等,對這兩種情況,都應進行剛度計算。
一、磨損
磨損是指零件的表面形狀和尺寸在摩擦條件下逐漸改變的過程的結合性質,改變運動的傳遞關系等,最終導致零件的失效。磨損主要有兩種,磨料磨損和跑合磨損。降低磨損的基本措施有
1)使接觸表面充分潤滑,定期換油。
2)選用適當的密封裝置“
3)合理選擇摩擦表面的硬度和粗糧度。常用硬度的測量標準有
4)c級洛氏硬度(MC)和維R5
5)合理選擇摩擦副的材料
6)進行耐磨性計算。
二、零件的精度和誤差
精度是衡量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在設計產品時,應對產品的精度行分析和計算,規定組成產品的各個零部件的精度。精度又稱精確廢,它是指實際參數值(尺寸、幾何形狀等)與公稱值的接近程度誤差則是指實際參數值與公稱值之間的差異。誤差越小、精度越高,成本也就越高。產生誤差的原因主要有三類:
1.設計誤差
設計誤差又稱原理誤差,它主要產生在設計過程中,如在方案設計時采用近似機構代替理想機構,或采用近似的假定等,這就使得設計一開始就在原理上有了誤差。設計誤差屬于系統誤差,在計算總誤差時應按代數和相加。
2.制造誤差
制造誤差又稱工藝誤差,它主要產生在零件的制造過程中,如零件村料性能上的差異,零件的尺寸和形狀在制造和安裝中的不準確等所引起的誤差。制造誤差屬于隨機誤差,在計算總誤差時常假定誤差按正態分布,故可按幾何相
3.使用誤差
使用誤差產生在零件的使用過程中。如零件的配合表面的磨損、在載荷作用下的變環境溫度的變化而引起零件尺寸的改變以及震動、摩擦等原因所造成的誤差。使用誤差也屬于隨機誤差,在計算方法上與制造誤差相同。上述三類誤差是互相制約的,應正確處理上述三類誤差,以提高零件的精度。(本文來源:正航儀器)http://www.456619.com